下好“三步棋”,牢牢端穩“中國飯碗”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發布《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這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后發布的首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文件明確指出,“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再次擺在了重要位置。
“倉廩實,天下安”。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一頭連著國家戰略,一頭連著百姓生活。2022年,我國糧食總產量13730.6億斤,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在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的背景下再次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足見我國堅決守牢確保糧食安全底線的重大決心。
萬象“耕”新,下好“藏糧于地”先手棋。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必須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守住18億畝的土地紅線,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逐步把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就要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依法規范土地存量,做到讓土地有增無減。文件首次提出了“開展噸糧田創建”,通過創建噸糧田,挖掘現有耕地潛力,繼續主攻糧食單產,把“藏糧于地”戰略落到每一畝耕地,不斷夯實糧食穩產豐產根基。
科技賦能,下好“藏糧于技”關鍵棋。放眼今日,從中原糧倉到東北黑土地,希望的田野正發生著深刻變革:從“靠經驗”到“靠數據”,“汗水農業”朝“智慧農業”加速轉變......農業科技已成為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強勁引擎和根本動力。增強糧食高質量供給能力,唯有繼續深入實施藏糧于技戰略。一方面,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位于產業鏈前端,種源安全關系到糧食安全、國家安全。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解決好“卡脖子”問題,制造更多糧食生產的“中國芯片”,培育出更多中國的“金種子”,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另一方面,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加快補上大型智能農機裝備、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等短板,為農業高效發展裝配“新引擎”,讓“中國飯碗”裝得更滿、端得更牢。
政策強基,下好“藏糧于民”制勝棋。我國糧食產量連續8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豐收的數字背后,是億萬農民辛勤耕耘的身影。農業想要發展,關鍵還是要看農民。必須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打通惠農政策“最后一公里”?!袄^續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合理確定稻谷最低收購價,穩定稻谷補貼,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逐步擴大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實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春風拂面,繼續在強農惠農政策上發力,再次給種糧農民吃下“定心丸”。同時,文件還強調要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增加產糧大縣獎勵資金規模,不斷健全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機制保障。把政策實施重點偏向于農民的“錢袋子”,國家的“米袋子”才會更豐盈。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眼下正是春耕春播的生產時節,保障糧食安全,要抓好春耕備耕的黃金時期,奮楫爭先、主動出擊,扛起糧食安全重任,全力打贏糧食生產第一仗,讓豐收的愿景在華夏大地可期可望。(范莉莉)
編輯:孟祥
新聞爆料:0516-82345678 商務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權聲明: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徐州日報、彭城晚報、都市晨報、中國徐州網所發表之文章與圖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保護,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部分網站的侵權行為,如擅自轉載、更改消息來源以及抄襲等,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及其旗下媒體已經委托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 本站部分資源來自網絡,如有侵犯您的版權及其他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
-
為身邊群眾講述雷鋒精神
沛縣 / 時間:2023.03.07
-
攤煎餅攤出就業致富路
賈汪 / 時間:2023.03.07
-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要聞 / 時間:2023.03.07
-
以高質量發展實際行動為新征程開好局起好步
要聞 / 時間:2023.03.07
-
沛縣經濟開發區 “抓早抓小抓苗頭”提升服務保障力
沛縣 / 時間:202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