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把徐州農科一線創新成果帶上兩會
|
本報記者 蔡思祥
2023年,李強又有了一個新身份——全國人大代表。
李強是徐州市農業科學院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是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作為農業農村部甘薯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雙子葉雜糧高效育種技術與品種創制”首席專家,2022年,李強牽頭組織11家國外單位和國際組織、13家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5家企業申報并獲批“科創中國”“一帶一路”國際甘薯產業科技創新院,擔任首任院長,為徐州農科院對外合作與交流奠定了堅實基礎。
翻開手機相冊,李強與記者分享起田間地頭的市農科院的種業創新成果。去年,徐州農科院新育成強筋小麥“徐麥45”,該項成果被一家河南企業收購,轉化費用500多萬元。
“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我們農科一線的創新成果帶上全國兩會與大家分享?!蹦壳?,李強正帶領全國25名崗位科學家和23名綜合試驗站站長及其團隊成員共同解決全國甘薯產業問題。 隨著全國兩會的臨近,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他,還忙著圍繞種業安全、農業科技、鄉村振興等方面,做好相關建議的準備工作。
“這是一份新的榮譽,同樣也是沉甸甸的責任?!崩顝娬f,“這是對市農科院在區域農業發展中貢獻的肯定,也是對國家甘薯產業體系工作的認可。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是一個新起點,自己渾身充滿了干勁?!?
從“省農業科學院首批領軍人才、重點學科帶頭人”到“江蘇省‘333人才工程’中青年領軍人才”,從“江蘇民革榜樣人物”到“ 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一路走來,無論多少榮譽加身,李強一心一意助推種業振興、以科技力量夯實糧食安全、為老百姓謀幸福的初衷從未改變。
徐州正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市,如何開展關鍵技術研究破解農業發展瓶頸?李強告訴記者,“優良品種的選育與應用是農業的第一關,尤為重要,需要市農科院加大品種創新和技術研發力度?!?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闭勂鸱N業,李強如數家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種業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性跨越,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實現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因此,我國要打好種業翻身仗,自主創新是關鍵?!?
農業科技人員與種植大戶們有什么困難都會找李強幫忙,在交流與溝通中他深刻感悟到,農業種源問題必須上升到國家戰略。連日來,李強積極征求植物品種選育人員、植物品種測試人員以及行政主管部門意見,了解到目前由于測試容量和人手不足導致申請品種保護周期長,同時一些名特優物種還沒有列入保護名錄。
“大家都反映,這會影響到高效物種無法在生產上發揮重要作用!”李強說,這個苦惱應該被重視,加快測試中心的建設,將會提升植物品種權保護意識,促進原始創新。因此,今年全國兩會,他將針對這個問題提交建議,呼吁提出《關于加快國家植物品種測試中心建設助推種業振興的建議》,推動測試中心早立項、早建設、早發揮作用。
■記者手記
采訪中,記者感受到了李強視野宏大與細致入微,他既能從宏觀視角看待農業領域戰略問題,也能以微觀視角洞察農業、農村、農民生活中的點滴。說到現狀他篤定堅韌,知行合一;展望未來,他豪情滿懷,觀點鮮明。同時,作為國家甘薯產業的領頭羊和行業帶頭人,他深耕農業科技行業數十載,對國內外農業科技與種業振興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前景有著敏銳的判斷。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作為一名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他認為自己就是農業科技領域的一枚“螺絲釘”,要將農業科技發展與國家創新發展緊緊相連,不斷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新聞爆料:0516-82345678 商務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權聲明: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徐州日報、彭城晚報、都市晨報、中國徐州網所發表之文章與圖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保護,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部分網站的侵權行為,如擅自轉載、更改消息來源以及抄襲等,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及其旗下媒體已經委托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 本站部分資源來自網絡,如有侵犯您的版權及其他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
-
在春天播下金種子
賈汪 / 時間:2023.03.02
-
銅山輝耀新時代雷鋒精神
銅山 / 時間:2023.03.02
-
“一定能育出畝產1000公斤的品種”
睢寧 / 時間:2023.03.01
-
農家書屋成黨員冬訓“充電站”
豐縣 / 時間:2023.03.01
-
面向市區學齡前兒童征集作品
要聞 / 時間:202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