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rong id="gioim"><var id="gioim"><source id="gioim"></source></var></strong>
    2. <tr id="gioim"><nobr id="gioim"><ol id="gioim"></ol></nobr></tr>
      1. <tr id="gioim"></tr>

        • 做文明徐州人 讓城市更美好
          當前位置:首頁 > 徐州新聞 > 要聞 > 正文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2023-03-07  來源:中國徐州網-徐州日報  編輯:楊慶宇
        2023-03-07  中國徐州網-徐州日報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誰牽住了科技創新的牛鼻子,誰就能占領先機。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在對過去五年工作回顧、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簡述今年工作重點時,多次提及“科技”與“創新”,為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定下基調。

        “創新”這一關鍵詞迅速在科技領域干部群眾中,引起廣泛而熱烈的討論。我市如何邁步科技創新之路?科技創新又如何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記者采訪了多位科技界人士,看看他們是如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戰略支撐的。

        依靠創新驅動實現內涵式增長

        ——訪徐州經開區科學技術局局長王棟

        本報記者 季芳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發揮好高校、科研院所作用,支持新型研發機構發展?!耙灾鲃尤谌胄熘萁ㄔO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為載體,我們堅持強引領、增動能,不斷建強創新平臺?!毙熘萁涢_區科學技術局局長王棟表示,在徐州經開區,融合高校、科研院所及龍頭企業的一批研發機構、創新平臺正在蓬勃發展中。

        由浙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燕山大學、中聯重科、山重建機等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聯合創辦的江蘇省高端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創新中心,重點攻克新型動力傳動、數字液壓等下一代核心技術和零部件技術??傆嫵袚?項國家和省級重大科技項目,創新技術成果初步在徐工、山重建機、中聯恒通等10余家主機企業得到應用和推廣,培育1家國家級、1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目前,該中心正在積極爭創國家級創新中心,支撐徐州市打造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集群。與此同時,徐州經開區還正積極與國杰研究院、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合作,加快建設院士協同創新中心、江蘇細胞治療藥物研究所、江蘇集芯半導體硅材料專研所,以平臺載體為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拔覀冋罅ε嘤萍夹?、創新型企業,以實現依靠創新驅動實現內涵式增長?!蓖鯒澱f,圍繞壯大創新主體,突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徐州經開區正大力開展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三大計劃”,引導企業緊扣關鍵環節、加大創新投入、突破核心技術,力爭到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00家,形成“雛鷹—瞪羚—獨角獸”等科技企業培育體系。

        攻克核心技術 促進高質量發展

        ——訪上海交通大學徐州新材料研究院院長單愛黨

        本報記者 李悅悅

        “過去五年,我國科技創新成果豐碩,這讓我們倍感振奮與自豪?!鄙虾=煌ù髮W徐州新材料研究院院長單愛黨表示,五年多來,伴隨著國家一系列支持政策密集出臺,新型研發機構加速落地,蓬勃發展,已成為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支生力軍。一直以來,徐州新材料研究院致力于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以創新贏得發展先機。

        “徐州新材料研究院依托上海交大‘133’創新研發與成果產業化轉化平臺,圍繞徐州‘343’創新產業集群發展方向,以突破新材料、工程機械、安全應急產業‘高端化、智能化、輕量化、綠色化’共性關鍵技術和‘卡脖子’難題為目標,積極發揮創新成果轉化、技術應用研究、科技企業孵化和頂尖人才集聚的賦能作用?!眴螑埸h說。

        高強高韌耐磨鋼領域研發制造出超大噸位液壓挖掘機關鍵零部件,打破國外壟斷,成功應用于非洲某礦場,服役壽命提升30%,成本降低35%;激光增材制造領域研發高耐磨耐蝕涂層關鍵部件,服役壽命提升6倍以上;融合智能化、無人化和信息化技術的智能打磨系統成功應用于工程機械大型核心零部件生產……三年來,研究院成功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攻關20余項,獲評徐州市2022年優秀級新型研發機構,入選“科創中國”“新銳企業榜”100強。

        讓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單愛黨表示,將聚焦“343”創新產業集群發展關鍵核心材料與技術需求,進一步整合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優勢資源,有效貫通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開放創新,加快實現前沿科技成果的孵化轉化,為促進徐州“343”創新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助力我國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全球領跑者作出積極貢獻。

        在產業做大做強上寫好創新文章

        ——訪江蘇省安全應急裝備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施衛祖

        本報記者 李悅悅

        “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科技創新,尤其是支持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的論述,讓我們倍感興奮,更是對安創中心的發展充滿信心?!苯K省安全應急裝備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施衛祖表示,安創中心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在打造“343”創新產業集群、構建“1+3+100”高能級創新矩陣的重點任務中,乘勢而上,力爭作出更大貢獻。

        科技創新,是徐州發展安全應急產業的最大優勢。談到如何抓住創新這個關鍵因素,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更堅實的戰略支撐,施衛祖提出了“引人才、育種子、孵小雞、造大船”四個關鍵詞。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安創中心要有大發展,必須引進高端人才?!笔┬l祖表示,將結合徐州實際,因人施策,既要在政策上給予優厚的待遇,還要在感情和事業上動之以情,在高質量的服務上做足文章。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作為新建科創平臺,安創中心牢記“解難題、做產業、創核心”的使命,緊盯世界安全應急裝備技術科技發展前沿、緊盯我國安全應急領域重大需求、緊盯安全應急產業變革和產業結構調整,力爭早出、快出、多出好成果,培育好種子。

        “將安全應急裝備技術的研發、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等方面有機聯系在一起是安創中心的重要工作,這就好比孵小雞?!笔┬l祖說,將大力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孵化出一批小企業,把更多成果變為現實生產力,形成競相開放、茁壯成長景象。

        船大、動力強,方能遠航。施衛祖表示,在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過程中,安創中心將持續創新、穩扎穩打,力爭取得一批技術先進、附加值高、發展潛力大的重大成果,在產業做大做強上寫好創新文章。

        為產業發展提供更強科技支撐

        ——訪徐州高新區科技局局長劉嶠

        本報記者 李悅悅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敖陙?,徐州科技事業加快發展,創新體系更加健全,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作為主管部門,我們更要不斷發力,讓‘創新雨林’更繁茂?!毙熘莞咝聟^科技局局長劉嶠表示。

        科創大走廊連通重點高校、科研機構、孵化平臺、產業園區等創新要素;建設淮海生命科學產業研究院,聯合江蘇師范大學成立中紅外激光研究院推動政產學研合作;完善“產業+企業+平臺+高校+人才+金融+政策”創新體系,建立“一產業一政策一園區一基金一團隊”工作機制……一直以來,徐州高新區堅持集聚創新資源、提升創新能級,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聚鏈成群,鍛造產業競爭新優勢。

        “我們圍繞徐州‘343’創新產業集群布局,積極搶占四個制高點。一是搶占高端科學試驗儀器制高點,打造國內首家高端科學儀器產業園;二是搶占晶體材料制高點,依托兩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發力第四代半導體材料領域;三是搶占新能源產業制高點,進一步推進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等重大項目落地;四是搶占激光顯示制高點,在激光光源、芯片、專用屏幕等核心領域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眲榻B,在政府、園區、企業的協同發力下,高新區逐步形成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集群式科創生態鏈條,安全應急裝備、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等產業集聚發展的態勢加速形成。

        劉嶠表示,徐州高新區將加快科技創新大走廊建設、加速推進大院大所成果落地轉化、加快壯大高質量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努力將徐州高新區打造成徐州創新核心區、淮海經濟區創新高地。

        健全創新機制 加速創新步伐

        ——訪萬邦醫藥董事長吳世斌

        本報記者 李悅悅

        政府工作報告中,“科技創新”多次被提及。萬邦醫藥董事長吳世斌認為,創新是國家發展的動力,是企業壯大的根本。作為醫藥企業,創新不僅是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更是企業的使命與責任。

        堅持自研、合作開發與BD協同發展,創新藥主導,生物類似藥、化學仿制藥、中藥并舉,同步進行多個高壁壘技術平臺打造及國際化能力的積累……自成立以來,萬邦醫藥高度重視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尤其是在創新藥和高難度仿制藥研發能力的打造及產品儲備上,加速創新步伐。

        企業創新發展離不開人才積累。吳世斌介紹,為吸引更多人才,公司創新人才選預留機制,包括對高層領導在內的所有員工進行職業生涯發展管理,建立基于任職資格的職業發展體系。同時,對初做者、有經驗者骨干、專家級人員、權威級專家,公司也采取了不同的培養和激勵機制,在與科研人員共創事業、共享價值的過程中,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持續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吳世斌告訴記者,目前萬邦醫藥新品研發年投入約占當年銷售收入的10%;擁有超過300人的專職研發隊伍,其中49%以上為碩士博士等高層次人員,年均申請國家專利50余項,每年有數個新產品上市。除了研發和技術創新,萬邦醫藥積極營造全員創新氛圍,鼓勵每一位員工為公司發展建言獻策,并形成了基于全員的持續評價、改進與創新的系統化管理模式。2022年,萬邦醫藥微創新項目數670個,微創新種子申報約3000個,這些“創新點子”為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吳世斌表示,萬邦醫藥將繼續加大研發創新力度,通過研發創新滿足更多臨床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讓疾病可治愈;通過技術和生產工藝創新,推動企業降本增效,生產出更多更可負擔的藥品;同時,不斷加強企業的國際化能力建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產成本,讓產品走向世界,造福更多患者。

        創新助力企業做優做強

        ——訪漢斯半導體(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波

        本報記者 李悅悅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罢ぷ鲌蟾嬷袑撔碌南盗姓撌鰹槲覀兾磥戆l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睗h斯半導體(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波說,集成電路芯片產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想要高質量的發展、打破壟斷,必須要走創新之路。

        “作為一家科技型公司,一直以來,我們抓住徐州‘343創新產業集群’的發展契機和行業風口,采取技術合作和聯合開發的模式,建立了較為開放、完善的產品研究及生產基地,并逐漸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體系。同時,公司以市場為主導,建立了科學的管理體系和生產體系,通過系統化運營,為客戶個性化服務的同時,不斷提高產品自主研發制造能力和產品質量?!表n波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多年來,漢斯半導體打通產學研、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通過自身實踐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自主研發才能自主自強。我們在上海、無錫等地成立了聯動研發中心,在徐州成立了技術中心,積極進行科技成果的轉化,這樣既合理利用了產業上游的研發人才力量和資源,又帶動了中下游生產及科技水平的提高?!表n波介紹,在國際國內結合、南北結合、產學研結合的“三結合”機制推動下,公司取得了裂變式發展,逐步搶占國內外市場,提高了我國在該領域的進口替代率。兩年內,公司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江蘇省“專精特新”企業。

        “創新助力企業做優做強,我們要繼續發揮創新優勢,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科技動能?!表n波說。本版統籌 李悅悅

        新聞爆料:0516-82345678  商務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權聲明: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徐州日報、彭城晚報、都市晨報、中國徐州網所發表之文章與圖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保護,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部分網站的侵權行為,如擅自轉載、更改消息來源以及抄襲等,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及其旗下媒體已經委托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 本站部分資源來自網絡,如有侵犯您的版權及其他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